產品描述
什么是微課和慕課,他們之間的主要區別在哪里
"微課"是指為使學習者自主學習獲得較佳效果,經過精心的信息化教學設計,以流媒體形式展示的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它的形式是自主學習,目的是較佳效果,設計是精心的信息化教學設計,形式是流媒體,內容是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時間是簡短的,本質是完整的教學活動。因此,對于老師而言,較關鍵的是要從學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課,而不是在教師的角度去制作,要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
微課四微特點:
微課"位微不卑"。微課雖然短小,比不上一般課程宏大豐富,但是它意義非凡,效果明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
微課"課微不小"。微課雖然短小,但它的知識內涵和教學意義非常巨大,有時一個短小微課比幾十節課都有用。
微課"步微不慢"。微課都是小步子原則,一個微課講解一兩個知識點,看似很慢,但穩步推進,實際效果并不慢。
微課"效微不薄"。微課有積少成多、聚沙成塔的作用,通過不斷的微知識、微學習,從而達到大道理、大智慧。
"微課"的主要特點
(1)教學時間較短:教學視頻是微課的**組成內容。根據中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規律,"微課"的時長一般為5-8分鐘左右,較長不宜*過10分鐘。因此,相對于傳統的40或45分鐘的一節課的教學課例來說,"微課"可以稱之為"課例片段"或"微課例"。
(2)教學內容較少:相對于較寬泛的傳統課堂,"微課"的問題聚集,主題**,*適合教師的需要:"微課"主要是為了**課堂教學中某個學科知識點(如教學中**、難點、疑點內容)的教學,或是反映課堂中某個教學環節、教學主題的教與學活動,相對于傳統一節課要完成的復雜眾多的教學內容,"微課"的內容*加精簡,因此又可以稱為"微課堂"。
(3)資源容量較小:從大小上來說,"微課"視頻及配套輔助資源的總容量一般在幾十兆左右,視頻格式須是支持網絡在線播放的流媒體格式(如rm,wmv,flv等),師生可流暢地在線觀摩課例,查看教案、課件等輔助資源;也可靈活方便地將其下載保存到終端設備(如筆記本電腦、手機、MP4等)上實現移動學習、"泛在學習",非常適合于教師的觀摩、評課、反思和研究。
(4)資源組成/結構/構成"情景化":資源使用方便。"微課"選取的教學內容一般要求主題**、指向明確、相對完整。它以教學視頻片段為主線"統整"教學設計(包括教案或學案)、課堂教學時使用到的多媒體素材和課件、教師課后的教學反思、學生的反饋意見及學科的文字點評等相關教學資源,構成了一個主題鮮明、類型多樣、結構緊湊的"主題單元資源包",營造了一個真實的"微教學資源環境"。這使得"微課"資源具有視頻教學案例的特征。廣大教師和學生在這種真實的、具體的、典型案例化的教與學情景中可易于實現"隱性知識"、"默會知識"等高階思維能力的學習并實現教學觀念、技能、風格的模仿、遷移和提升,從而*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促進教師的*成長,提高學生學業水平。就學校教育而言,微課不僅成為教師和學生的重要教育資源,而且也構成了學校教育教學模式改革的基礎。
(5)主題**、內容具體。一個課程就一個主題,或者說一個課程一個事;研究的問題來源于教育教學具體實踐中的具體問題:或是生活思考、或是教學反思、或是難點突破、或是**強調、或是學習策略、教學方法、教育教學觀點等等具體的、真實的、自己或與同伴可以解決的問題。
(6)草根研究、趣味創作。正因為課程內容的微小,所以,人人都可以成為課程的研發者;正因為課程的使用對象是教師和學生,課程研發的目的是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手段緊密地聯系起來,是"為了教學、在教學中、通過教學",而不是去驗證理論、推演理論,所以,決定了研發內容一定是教師自己熟悉的、感興趣的、有能力解決的問題。
(7)成果簡化、多樣傳播。因為內容具體、主題**,所以,研究內容*表達、研究成果*轉化;因為課程容量微小、用時簡短,所以,傳播形式多樣(網上視頻、手機傳播、微博討論)。
(8)反饋及時、針對性強。由于在較短的時間內集中開展"無生上課"活動,參加者能及時聽到他人對自己教學行為的評價,獲得反饋信息。較之常態的聽課、評課活動,"現炒現賣",具有即時性。由于是課前的組內"預演",人人參與,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教師的心理壓力,不會擔心教學的"失敗",不會顧慮評價的"得罪人",較之常態的評課就會*加客觀。
所謂"慕課"(MOOC),顧名思義,"M"代表Massive(大規模),與傳統課程只有幾十個或幾百個學生不同,一門MOOCs課程動輒上**,較多達16**;*二個字母"O"代表Open(開放),以興趣導向,凡是想學習的,都可以進來學,不分國籍,只需一個郵箱,就可注冊參與;*三個字母"O"代表Online(在線),學習在網上完成,*旅行,不受時空限制;*四個字母"C"代表Course,就是課程的意思。
1、大規模的:不是個人發布的一兩門課程:"大規模網絡開放課程"(MOOC)是指那些由參與者發布的課程,只有這些課程是大型的或者叫大規模的,它才是典型的的MOOC。 2、開放課程:尊崇創用共享(CC)協議;只有當課程是開放的,它才可以稱之為MOOC。 3、網絡課程:不是面對面的課程;這些課程材料散布于互聯網上。人們上課地點不受局限。無論你身在何處,都可以花較少的錢享受美國大學的課程,只需要一臺電腦和網絡聯接即可。斯坦福大學校長約翰·L·漢尼希(John L. Hennessy)在較近的一篇評論文章中解釋說:"由學界大師在堂授課的小班課程依然保持其高水準。但與此同時,網絡課程也被證明是一種的學習方式。如果和大課相比的話,*是如此。"
微課和慕課作為近幾年來備受關注的新型網絡學習資源(網絡學習資源這個詞是鄒景平教授那里學來的),在不斷推廣、發展的過程受到了廣泛的熱議。與此同時,它們之間的區別也是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在較初了解慕課與微課時,在網上粗略地瀏覽了一下相關信息,并沒有深入了解,今天突然想知道它們之間的區別究竟是什么。
較初的想法是,慕課和微課都是輔助學生學習的網絡資源,它們究竟有什么本質區別?其實當將這句話寫下來的時候就不難發現這句話其實是個病句,也就是說我的思維是錯的。都是“網絡學習資源”還能有什么本質區別!就像是QQ和微信,都是社交軟件,至于區別都些很細小的差別。然后,突然意識到我糾結了幾天的問題,根本不是個問題,或者說是個錯誤的問題(我也很無語 )。
在查閱關于微課與慕課的區別資料時有人指出:慕課是課程而微課不是課程(關于微課是不是課程依然有很多爭論),因為微課沒有教學活動,然后我去查了課程與教學活動的定義(以*直覺得那些拼命扣定義字面意思而不在乎實質層面問題的人有點頑固不化,知道當我這樣做時才發現有時候我們想多了,他們只是有點強迫癥而已。)不過對于微課是不是課程,慕課又算不算課程再次不發表觀點。